Big Dao Exploration
Big Dao Exploration

老子河上公注

河上公章句卷一

体道第一
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名可名,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常有欲,以观其侥。侥,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同谓之玄,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玄之又玄,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众妙之门。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斯恶已;有危亡也。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争也。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长短相较,见短而为长也。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
万物作焉
各自动也。而不辞,不辞谢而逆止。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唯弗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安民第三
不尚贤,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使民不争。不争功名,返自然也。不贵难得之货,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使民不为盗。上化清静,下无贪人。不见可欲,放郑声,远美人。使心不乱。不邪淫,不惑乱也。是以圣人之治,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虚其心,除嗜欲,去乱烦。实其腹,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和柔谦让,不处权也。强其骨。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返朴守淳。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思虑深,不轻言。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无源第四
道冲而用之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或不盈,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渊乎似万物之宗。道渊深不可知,似为万物知宗祖。挫其锐,锐,进也。人欲锐精进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解其纷,纷,结恨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和其光,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暗昧,不当以擢乱人也。同其尘。当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湛兮似若存。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吾不知谁之子,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象帝之先。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之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贵望其报也。圣人不仁,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以百姓为刍狗。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贵望其礼意。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其犹橐钥乎。橐钥中空虚,人能有声气。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言空虚无有屈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也。多言数穷,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中。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是谓玄牝。言不死之有,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于人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根,元也。
言鼻口之门,是乃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绵绵若存,鼻口呼噏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用之不勤。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也。
韬光第七
天长地久,说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也。故能长生。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是以圣人后其身,先人而后己也。而身先,天下敬之,先以为长。外其身,薄己而厚人也。而身存。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佑之若赤子,故身常存。
非以其无私邪。圣人为人所爱,神明所佑,非以其公正无私所致乎。
故能成其私。人以为私者,欲以厚己也。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处众人之所恶,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故几于道。水性几于道同。居善地,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心善渊,水深空虚,渊深清明。与善仁,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言善信,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正善治,无有不洗,清且平也。事善能,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动善时。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夫唯不争,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故无尤。水性如是,故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运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盈,满也。已,止也。持满必倾,不如止也。揣而梲之,不可长保。揣,治也。先揣之,后必弃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嗜欲伤神,财多累身。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夫富当赈贫,贵当怜贱,而反骄恣,必被祸患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此乃天之常道也。譬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
能为第十
载营魄,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抱一,能无离乎,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摠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专气致柔,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能婴儿。能如婴儿内无思虑,外无政事,则精神不去也。涤除玄览,当洗其心,使洁净也。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能无疵。不淫邪也,净能无疵病乎。爱民治国,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能无为。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治国者,布施惠德,无令下知也。天门开阖,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谓终始五际也。治身: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也。能为雌。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合而不唱也。明白四达,言达明白,如日月四通,满于天下八极之外。故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彰布之于十方,焕焕煌煌也。能无知。无有能知道满于天下者。生之、畜之。道生万物而畜养之。生而不有,道生万物,无所取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长而不宰,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器用。是谓玄德。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如道也。
无用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摠众弱共使强也。当其无,有车之用。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轮得转行,轝中空虚,人得载其上也。埏埴以为器,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饮食之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凿户牖以为室,谓作屋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言户牖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故有之以为利,利,物也,利于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坏,腹中有神,畏其形亡也。无之以为用。言虚空者乃可用盛受万物,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检欲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也。五音令人耳聋;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五味令人口爽;爽,亡也。人嗜于五味于口,则口亡,言失于道也。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妨,伤也。难得之货,谓金银珠玉,心贪意欲,不知餍足,则行伤身辱也。是以圣人为腹,守五性,去六情,节志气,养神明。不为目,目不妄视,妄视泄精于外。故去彼取此。去彼目之妄视,取此腹之养性。
厌耻第十三
宠辱若惊,身宠亦惊,身辱亦惊。贵大患若身。贵,畏也。若,至也。谓大患至身,故皆惊。何谓宠辱。问何谓宠,何谓辱。宠者尊荣,辱者耻辱。及身还自问者,以晓人也。辱为下,(一作「宠为上,辱为下」),辱为下贱。得之若惊,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失之若惊,失者,失宠处辱也。惊者,恐祸重来也。是谓宠辱若惊。解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复还自问:何故畏大患至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有身忧者,勤劳念其饥寒,触情从欲,则遇祸患也。
及吾无身,吾何有患。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天下,言人君贵其身而贱人,欲为天下主者,则可寄立,不可以久也。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言人君能爱其身,非为己也,乃欲为万民之父母。以此得为天下主者,乃可以托其身于万民之上,长无咎也。
赞玄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曰夷。言一无采色,不可得视而见之。听之不见名曰希,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搏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不可抟持而得之。此三者不可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问诘而得之也。故混而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为一。其上不皦,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其下不昧。言一在天下,不昧。昧,有所闇冥。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级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征羽听,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复归于无物。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无物之象,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是谓惚恍。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迎之不见其首,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除情去欲,一自归之也。随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执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
显德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谓得道之君也。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深不可识。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谓下句也。与兮若冬涉川;举事辄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涉川,心难之也。犹兮若畏四邻;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俨兮其若容;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涣兮若冰之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敦兮其若朴,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旷兮其若谷;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浑兮其若浊。浑者,守本真,浊者,不照然。与众合同,不自专也。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静之,徐徐自清也。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夫为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归根第十六
致虚极,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守静笃,守清静,行笃厚。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也。吾以观复。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念重其本也。夫物芸芸,芸芸者,华叶盛也。各复归其根,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是谓复命。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复命曰常。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知常曰明;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知常容,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容乃公,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公乃王,公正无私,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其躬也。王乃天,能王,德合神明,乃与天通。天乃道,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道乃久。与道合同,乃能长久。没身不殆。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俱没,不危殆也。

河上公章句卷二

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其次侮之。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犹兮其贵言。说太上之君,举事犹,贵重于言,恐离道失自然也。功成事遂,谓天下太平也。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为己自当然也。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户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智慧出,有大伪。智慧之君贱德而贵言,贱质而贵文,下则应之以为大伪奸诈。六亲不和,有孝慈。六纪绝,亲戚不合,乃有孝慈相牧养也。国家昏乱,有忠臣。政令不明,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尽无欲不知廉,各自洁己不知贞。大道之世,仁义没,孝慈灭,犹日中盛明,众星失光。
还淳第十九
绝圣
绝圣制作,反初守元。五帝垂象,仓颉作书,不如三皇结绳无文。弃智,弃智慧,反无为。民利百倍。农事修,公无私。绝仁弃义,绝仁之见恩惠,弃义之尚华言。民复孝慈。德化淳也。绝巧弃利,绝巧者,诈伪乱真也。弃利者,塞贪路闭权门也。盗贼无有。上化公正,下无邪私。此三者,谓上三事所弃绝也。以为文不足,以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故令有所属。当如下句。见素抱朴,见素者,当抱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抱其质朴,以示下,故可法则。少私寡欲。少私者,正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
异俗第二十
绝学
绝学不真,不合道文。无忧。除浮华则无忧患也。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同为应对而相去几何。疾时贱质而贵文。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者称誉,恶者谏诤,能相去何如。疾时恶忠直,用邪佞也。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谓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绝学之君也。不可不畏,近令色,杀仁贤。荒兮其未央哉!言世俗人荒乱,欲进学为文,未央止也。众人熙熙,熙熙,放淫多情欲也。如享太牢,如饥思太牢之具,意无足时也。如春登台。春,阴阳交通,万物感动,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我独怕兮其未兆,我独怕然安静,未有情欲之形兆也。如婴儿之未孩。如小儿未能答偶人时也。乘乘兮若无所归。我乘乘如穷鄙,无所归就。众人皆有余,众人余财以为奢,余智以为诈。而我独若遗。我独如遗弃,似于不足也。我愚人之心也哉,不与俗人相随,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沌沌兮。无所分别。俗人昭昭,明且达也。我独若昏。如闇昧也。俗人察察,察察,急且疾也。我独闷闷。闷闷,无所割截。忽兮若海,我独忽忽,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穷极也。漂兮若无所止。我独漂漂,若飞若扬,无所止也,志意在神域也。众人皆有以,以,有为也。而我独顽我独无为。似鄙。鄙,似若不逮也。我独异于人我独与人异也。而贵食母。食,用也。母,道也。我独贵用道也。
虚心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唯道是从。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从于道也。道之为物,唯恍唯忽。道之于万物,独恍忽往来,于其无所定也。忽兮怳兮,其中有象;道唯忽恍无形,之中独有万物法象。怳兮忽兮,其中有物。道唯恍忽,其中有一,经营生化,因气立质。窈兮冥兮,其中有精,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也。其精甚真,言道精气,其妙甚真,非有饰也。其中有信。道匿功藏名,其信在中也。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自,从也。自古至今,道常在不去。以阅众甫,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与,万物始生,从道受气。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吾何以知万物从道受气。以此。此,今也。以今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动作起居,非道不然。
益谦第二十二
曲则全,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也。枉则直,枉,屈己而伸人,久久自得直也。洼则盈,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敝则新,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少则得,自受取少则得多也,天道佑谦,神明托虚。多则惑。财多者,惑于所守,学多者,惑于所闻。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抱,守也。式,法也。圣人守一,乃知万事,故能为天下法式也。不自见故明,圣人不以其目视千里之外也,乃因天下之目以视,故能明达也。不自是故彰,圣人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于世。不自伐故有功,伐,取也。圣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不自矜故长。矜,大也。圣人不自贵大,故能久不危。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也。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传古言,曲从则全身,此言非虚妄也。诚全而归之。诚,实也。能行曲从者,实其肌体,归之于父母,无有伤害也。
虚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希言者,谓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言疾不能长,暴不能久也。孰为此者?天地。孰,谁也。谁为此飘风暴雨者乎?天地所为。天地尚不能久,不能终于朝暮也。而况于人乎?天地至神合为飘风暴雨,尚不能使终朝至暮,何况人欲为暴卒乎。故从事于道者,从,为也。人为事当如道安静,不当如飘风骤雨也。道者同于道,道者,谓好道人也。同于道者,所谓与道同也。德者同于德,德者,谓好德之人也。同于德者,所谓与德同也。失者同于失。失,谓任己而失人也。同于失者,所谓与失同也。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与道同者,道亦乐得之也。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与德同者,德亦乐得之也。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与失同者,失亦乐失之也。信不足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君以不信也。有不信焉。此言物类相归,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类也。
苦恩第二十四
企者不立,企,进也。谓贪权慕名,进取功荣,则不可久立身行道也。跨者不行,自以为贵而跨于人,众共蔽之,使不得行。自见者不明,人自见其形容以为好,自见其所行以为应道,殊不知其形丑,操行之鄙。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而非人,众共蔽之,使不得彰明。自伐者无功,所谓辄自伐取其功美,即失有功于人也。自矜者不长。好自矜大者,不可以长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赘,贪也。使此自矜伐之人,在治国之道,日赋敛余禄食以为贪行。物或恶之。此人在位,动欲伤害,故物无有不畏恶之者。故有道者不处。言有道之人不居其国也。
象元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独立者,无匹双。不改者,化有常。周行而不殆,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荫不腐,无不贯穿,而不危怠也。可以为天下母。道育养万物精气,如母之养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不见道之形容,不知当何以名之,见万物皆从道所生,故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不知其名,强曰大者,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也。大曰逝,其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复逝去,无常处所也。逝曰远,言远者,穷乎无穷,布气天地,无所不通也。远曰反。言其远不越绝,乃复反在人身也。故道大,天大,地大,王(「王」一作「人」,下「王」亦同)亦大。道大者,包罗天地,无所不容也。天大者,无所不盖也。地大者,无所不载也。王大者,无所不制也。域中有四大,四大,道、天、地、王也。凡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而得为名,曰域也。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也,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而王居其一焉。八极之内有四大,王居其一也。人法地,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置也。地法天,天淡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法道,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法自然。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重德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之花叶轻,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也。静为躁君。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也。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荣观,谓宫阙。燕处,后妃所居也。超然,远避而不处也。奈何万乘之主奈何者,疾时主伤痛之辞。万乘之主谓,王者。而以身轻天下?王者至尊,而以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淫也。轻则失臣,王者轻淫则失其臣,治身轻淫则失其精。躁则失君。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也。
巧用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言谓择言而出之,则无瑕疵谪过于天下。善数不用筹策,善以道计事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可知也。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以道闭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门户有关楗可得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以道结事者,乃可结其心,不如绳索可得解也。是以圣人常善救人,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性命。故无弃人;使贵贱各得其所也。常善救物,圣人所以常教民顺四时者,欲以救万物之残伤。故无弃物。圣人不贱名而贵玉视之如一。是谓袭明。圣人善救人物,是谓袭明大道。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人之行善者,圣人即以为人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资,用也。人行不善者,圣人犹教导使为善,得以给用也。不贵其师,独无辅也。不爱其资无所使也。虽智大迷,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是谓要妙。能通此意,是谓知微妙要道也。
反朴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溪也。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德常在,不复离于己。复归于婴儿。当复归志于婴儿,惷然而无所知也。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为天下式,常德不忒,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于己,不复差忒。复归于无极。德不差忒,则常生久寿,归身于无穷极也。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人能知己之有荣贵,当复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为天下谷,常德乃足,足,止也。人能为天下谷,则德乃常止于己。复归于朴。复当归身于质朴,不复为文饰。朴散则为器,器,用也。万物之朴散则为器用也。若道散则为神明,流为日月,分为五行也。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故大制不割。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也。
无为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
欲为天下主也。而为之,欲以有为治民。吾见其不得已。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恶烦浊,人心恶多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或作「不可执也」)。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为者败之,以有为治之,则败其质性。执者失之。强执教之,则失其情实,生于诈伪也。故物或行或随,上所行,下必随之也。或歔或吹,歔,温也。吹,寒也。有所温必有所寒也。或强或羸,有所强大,必有所赢弱也。或挫或隳。载,安也。隳,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为治国与治身也。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不以兵强天下。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德,敌人自服。其事好还。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于人也。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农事废,田不修。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天应之以恶气,即害五谷,尽伤人也。善有果而已,善用兵者,当果敢而已,不美之。不敢以取强。不以果敢取强大之名也。
果而勿矜
当果敢谦卑,勿自矜大也。果而勿伐,当果敢推让,勿自伐取其美也。果而勿骄,骄,欺也。果敢勿以骄欺人。果而不得已,当过果敢至诚,不当逼迫不得已也。
果而勿强
果敢勿以为强兵、坚甲以欺凌人也。物壮则老,草木壮极则枯落,人壮极则衰老也。言强者不可以久。是谓不道。枯老者,坐不行道也。不道早已。不行道者早死。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饰也。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之。物或恶之,兵动则有所害,故万物无有不恶之者。故有道者不处。有道之人不处其国。君子居则贵左,贵柔弱也。用兵则贵右。贵刚强也,此言兵道与君子之道反,所贵者异也。兵者,不祥之器,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之器,非君子所贵重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谓遭衰逆乱祸,欲加万民,乃用之以自守。恬淡为上。不贪土地,利人财宝。胜而不美,虽得胜而不以为利己也。而美之者,是乐杀人。美得胜者,是为喜乐杀人者也。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为人君而乐杀人者,此不可使得志于天下矣,为人主必专制人命,妄行刑诛。吉事尚左,左,生位也。凶事尚右,阴道杀人。偏将军居左,偏将军卑而居阳者,以其不专杀也。上将军居右。上将军尊而居阴者,以其专主杀也。言以丧礼处之。上将军居右,丧礼尚右,死人贵阴也。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无辜之民。战胜,以丧礼处之。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以而诛不祥,心不乐之,比于丧也,知后世用兵不已故悲痛之。
圣德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若能守道无为,万物将自宾,服从于德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侯王动作能与天相应和,天即降下甘露善瑞也。民莫之令而自均。天降甘露善瑞,则万物莫有教令之者,皆自均调若一也。始制有名,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也。名亦既有,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也。夫亦将知之。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将自知之。知之,可以不殆。天知之,则神灵佑助,不复危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在江海。譬言道之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相流通也。
辩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能知人好恶,是为智。自知者明。人能自知贤与不肖,是为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也。胜人者有力,能胜人者,不过以威力也。自胜者强。人能自胜己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己争者,故为强也。知足者富,人能知足,则长保福禄,故为富也。强行者有志,人能强力行善,则为有意于道,道亦有意于人。不失其所者久,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则可以长久。死而不亡者寿。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
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言道泛泛,若浮若沉,若有若无,视之不见,说之难殊。其可左右。道可左可右,无所不宜。万物恃之而生恃,待也。万物皆待道而生。而不辞,道不辞谢而逆止也。功成不名有,有道不名其有功也。爱养万物而不为主。道虽爱养万物,不如人主有所收取。常无欲,可名于小。道匿德藏名,怕然无为,似若微小也。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皆归道受气,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也。可名为大。万物横来横去,使名自在,故可名于大也。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圣人法道匿德藏名,不为满大。故能成其大。圣人以身师导,不言而化,万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仁德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于己也。往而不害,安﹑平﹑太。万民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安而大寿也。乐与饵,过客止,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于道,则一留止也。一者,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出入于口,淡淡非如五味有酸咸苦甘辛也。视之不足见,足,得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也。听之不足闻,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征羽可得听闻也。用之不足既。既,尽也。谓用道治国,则国安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之时也。
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先开张之者,欲极其奢淫。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先强大之者,欲使遇祸患。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危。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先与之者,欲极其贪心。是谓微明。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柔弱胜刚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也。鱼不可脱于渊,鱼脱于渊,谓去刚得柔,不可复制焉。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者,谓权道也。治国权者,不可以示执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以无为为常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言侯王若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于己也。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吾,身也。无明之朴,道德也。万物已化效于己也。复欲作巧伪者,侯王当身镇抚以道德也。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言侯王镇抚以道德,民亦将不欲,故当以清静导化之也。天下将自定。能如是者,天下将自正定也。

河上公章句卷三

论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是以有德。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下德不失德,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是以无德。以有名号及其身故。
上德无为
谓法道安静,无所施为也。而无以为,言无以名号为也。
下德为之
言为教令,施政事也。而有以为。
言以为己取名号也
上仁为之
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上仁。为之者,为人恩也。而无以为,功成事立,无以执为。
上义为之
为义以断割也。而有以为。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
上礼为之
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而莫之应,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则攘臂而扔之。言礼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故失道而后德,言道衰而德化生也。失德而后仁,言德衰而仁爱见也。失仁而后义,言仁衰而分义明也。失义而后礼。言义衰则失礼聘,行玉帛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
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而乱之首。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
前识者,道之华
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时,得道之华。而愚之始。言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谓处身于敦朴。不居其薄,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处其实,处忠信也。不居其华。不尚华言也。故去彼取此。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昔,往也。一,无为,道之子也。天得一以清,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一以宁,言地得一故能安静不动摇。神得一以灵,言神得一故能变化无形。谷得一以盈,言谷得一故能盈满而不绝也万物得一以生,言万物皆须道以生成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言侯王得一故能为天下平正其致之。致,诫也。谓下六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言天当有阴阳弛张,昼夜更用,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将恐分裂不为天。地无以宁将恐发,言地当有高下刚柔,节气五行,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将恐发泄不为地。神无以灵将恐歇,言神当有王相囚死休废,不可但欲灵变无已时,将恐虚歇不为神。谷无以盈将恐竭,言谷当有盈缩虚实,不可但欲盈满无已时,将恐枯竭不为谷。万物无以生将恐灭,言万物当随时生死,不可但欲长生无已时,将恐灭亡不为物。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言侯王当屈己以下人,汲汲求贤,不可但欲贵高于人无已时,将恐颠蹶失其位。故贵以贱为本,言必欲尊贵,当以薄贱为本,若禹稷躬稼,舜陶河滨,周公下白屋也。高以下为基。言必欲尊贵,当以下为本基,犹筑墙造功,因卑成高,不下坚固,后必倾危。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孤寡喻孤独,不毂喻不能如车毂为众辐所凑。此非以贱为本邪?言侯王至尊贵,能以孤寡自称,此非以贱为本乎,以晓人?非乎!嗟叹之辞。故致数舆无舆,致,就也。言人就车数之为辐、为轮、为毂、为衡、为轝,无有名为车者,故成为车,以喻侯王不以尊号自名,故能成其贵。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见贵,石多故见贱。言不欲如玉为人所贵,如石为人所贱,当处其中也。
去用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动,动生万物,背之则亡也。弱者道之用。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常久。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皆从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于有也。有生于无。天地神明,蜎飞蠕动,皆从道生。道无形,故言生于无也。此言本胜于华,弱胜于强,谦虚胜盈满也。
同异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闻道,自勤苦竭力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闻道,治身以长存,治国以太平,欣然而存之,退见财色荣誉,惑于情欲,而复亡之也。下士闻道,大笑之。下士贪狠多欲,见道柔弱,谓之恐惧,见道质朴,谓之鄙陋,故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不为下士所笑,不足以名为道。故建言有之:建,设也。设言以有道,当如下句。明道若昧,明道之人,若暗昧无所见。进道若退,进取道者,若退不及。夷道若颣。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别殊,若多比类也。上德若谷,上德之人若深谷,不耻垢浊也。大白若辱,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广德若不足,德行广大之人,若愚顽不足也。建德若偷,建设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质真若渝,质朴之人,若五色有渝浅不明也。大方无隅,大方正之人,无委屈廉隅。大器晚成,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大音希声,大音犹雷霆待时而动,喻当爱气希言也。大象无形,大法象之人,质朴无形容。道隐无名。道潜隐,使人无能指名也。夫惟道,善贷且成。成,就也。言道善禀贷人精气,且成就之也。
道化第四十二
道生一,道使所生者一也。一生二,一生阴与阳也。二生三,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三生万物。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无不负阴而向阳,回心而就日。冲气以为和。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孤寡不毂者,不祥之名,而王公以为称者,处谦卑,法空虚和柔。故物或损之而益,引之不得,推之必还。或益之而损。夫增高者志崩,贪富者致患。人之所教,谓众人所教,去弱为强,去柔为刚。我亦教之。言我教众人,使去强为弱,去柔为刚。强梁者不得其死,强粱者,谓不信玄妙,背叛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者,为天命所绝,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死。吾将以为教父。父,使也。老子以强梁之人为教,诫之始也。
偏用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者,水也。至坚者,金石也。水能贯坚入刚,无所不通。无有入〔于〕无间。无有谓道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通神明济群生也。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吾见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成,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于人也。不言之教,法道不言,师之以身。无为之益,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于精神,治国则有益于万民,不劳烦也。天下希及之。天下,人主也。希能有及道无为之治身治国也。
立戒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名遂则身退也。身与货孰多。财多则害身也。得与亡孰病。好得利则病于行也。甚爱必大费,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所爱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费。多藏必厚亡。生多藏于府库,死多藏于丘墓。生有攻劫之忧,死有掘冢探柩之患。知足不辱,知足之人绝利去欲,不辱于身。知止不殆,知可止,则财利不累于身,声色不乱于耳目,则身不危殆也。可以长久。人能知止足则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劳;治国者,民不扰,故可长久。
洪德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大成者〕谓道德大成之君也。若缺者,灭名藏誉,如毁缺不备也。其用不弊,其用心如是,则无敝尽时也。大盈若冲,〔大盈者〕,谓道德大盈满之君也。若冲者,贵不敢骄也,富不敢奢也。其用不穷。其用心如是,则无穷尽时也。大直若屈,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若屈者,不与俗人争,若可屈折。大巧若拙,大巧谓多才术也。若拙者,亦不敢见其能。大辩若讷。大辩者,智无疑。若讷者,口无辟躁胜寒,胜,极也。春夏阳气躁疾于上,万物盛大,极则寒,寒则零落死亡也。言人不当刚躁也。静胜热,秋冬万物静于黄泉之下,极则热,热者生之源。清静能为天下正。能清静则为天下之长,持身正则无终已时也。
俭欲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谓人主有道也。却走马以粪,粪者,粪田也。〔治国者〕兵甲不用,却走马〔以〕治农田,治身者却阳精以粪其身。天下无道,谓人主无道也。戎马生于郊。战伐不止,戎马生于郊境之上,久不还也。罪莫大于可欲。好淫色也。祸莫大于不知足,富贵不能自禁止也。咎莫大于欲得。欲得人物,利且贪也。故知足之足,守真根也。常足〔矣〕。无欲心也。
鉴远第四十七
不出户〔以〕知天下,圣人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见天下也。不窥牖〔以〕见天道,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人君清净,天气自正,人君多欲,天气烦浊。吉凶利害,皆由于己。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谓去其家观人家,去其身观人身,所观益远,所见益少也。是以圣人不行而知,圣人不上天,不入渊,能知天下者,以心知之也。不见而名,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圣人原小知大,察内知外。
不为而成。上无所为,则下无事,家给人足,万物自化就也。
忘知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为道日损。道谓之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损之又损〔之〕,〔损之者〕,损情欲也。又损之〔者〕,所以渐去〔之也〕。以至于无为,当恬淡如婴儿,无所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情欲断绝,德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取天下常以无事,取,治也。治天下当以无事,不当以劳烦也。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
任德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若自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百姓心之所便,圣人因而从之。善者吾善之,百姓为善,圣人因而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百姓虽有不善者,圣人化之使善也。德善。百姓德化,圣人为善信者吾信之,百姓为信,圣人因而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百姓为不信,圣人化之为信者也。德信。百姓德化,圣人以为信。圣人在天下怵怵,圣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贵不敢骄奢。为天下浑其心。言圣人为天下百姓混浊其心,若愚暗不通也。百姓皆注其耳目,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为圣人视听也。圣人皆孩之。圣人爱念百姓如婴孩赤子,长养之而不责望其报。
贵生第五十
出生入死。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静魄定,故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劳神惑,故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死十有三,言生死之类各有十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神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也。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人知求生,动作反之十三死〔地〕也。夫何故,问何故动之死地也。以其求生之厚。〔言人〕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违道忤天,妄行失纪。盖以闻善摄生者,摄,养也。路行不遇兕虎,自然远离,害不干也。入军不披甲兵,不好战以杀人。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养生之人,兕虎无由伤,兵刃无从加之也。夫何故,问兕虎兵甲何故不加害之。以其无死地。以其不犯〔上〕十三之死地也。言神明营护之,此物不敢害。
养德第五十一
道生之,道生万物。德畜之,德,一也。一主布气而蓄养〔之〕物形之,一为万物设形像也。势成之。一为万物作寒暑之势以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所为,〔万物〕无不尽惊动,而尊敬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一不命召万物,而常自然应之如影响。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覆之。道之于万物,非但生而已,乃复长养、成孰、覆育,全其性命。人君治国治身,亦当如是也。生而不有,道生万物,不有所取以为利也。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长而不宰,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利也。是谓玄德。道之所行恩德,玄暗不可得见。
归元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始有道也。以为天下母。道为天下万物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子,一也。既知道己,当复知一也。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己知一,当复守道反无为也。没身不殆。不危殆也。塞其兑,兑,目也。〔使〕目不妄视也。闭其门,门,口也。使口不妄言终身不勤。人当塞目不妄视,闭口不妄言,则终生不勤苦。开其兑,开目视情欲也。济其事,济,益也。益情欲之事。终身不救。祸乱成也。见小曰明,萌芽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守柔日强。守柔弱,日以强大也。用其光,用其目光于外,视时世之利害。复归其明。复当返其光明于内,无使精神泄也。无遗身殃,内视存神,不为漏失。是谓习常。人能行此,是谓修习常道。
益证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介,大也。老子疾时王不行大道,故设此言。使我介然有知于政事,我则行于大道,躬行无为之化。唯施是畏。唯,独也。独畏有所施为,恐失道意。欲赏善,恐伪善生;欲信忠恐诈忠起。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夷,平易也。径,邪、不平正也。大道甚平易,而民好从邪径也。朝甚除,高台榭,宫室修。田甚芜,农事废,不耕治。仓甚虚,五谷伤害,国无储也。服文彩,好饰伪,贵外华。带利剑,尚刚强,武且奢。厌饮食,财货有余,多嗜欲,无足时。是谓盗夸。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盗以为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之〕也。〔盗夸〕,非道〔也〕哉。人君所行如是,此非道也。复言也哉者,痛伤之辞。
修观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建,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之。善抱者不脱,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子孙祭祀不辍。〔辍,绝也〕。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则〕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有〕绝时。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贞。其德如是,乃有余庆及于来世子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道于乡,尊敬长老,爱养幼少,教诲愚鄙。其德如是,乃无不覆及也。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道于国,则君信臣忠,仁义自生,礼乐自兴,政平无私。其德如是,乃为丰厚也。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人主修道于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应上,信如影响。其德如是,乃为普博。故以身观身,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以家观家,以修道之家,观不修道之家。以乡观乡,以修道之乡,观不修道之乡也。以国观国,以修道之国,观不修道之国也。以天下观天下。以修道之主,观不修道之主也。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老子言,吾何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以此五事观而知之也。
玄符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谓含怀道德之厚〔者〕也。比于赤子。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也。毒虫不螫,蜂蠇蛇虺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赤子不害于物,物亦不害之。故太平之世,人无贵贱,〔皆有〕仁心,有刺之物,还返其本,有毒之虫,不伤于人。骨弱筋柔而握固。赤子筋骨柔弱而持物坚固,以其意〔专而〕心不移也。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赤子未知男女会合而阴阳作怒者,由精气多之所致也。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赤子从朝至暮啼号声不变易者,和气多之所至也。知和日常,人能和气柔弱有益于人者,则为知道之常也。知常日明,人能知道之常行,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益生日祥,祥,长也。言益生欲自生,日以长大。心使气日强。心当专一和柔而神气实内,故形柔。而反使妄有所为,〔则〕和气去于中,故形体日以刚强也。物壮则老,万物壮极则枯老也。谓之不道,枯老则不得道矣。
不道早已。不得道者早死。
玄德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知者贵行不贵言也。言者不知。驷不及舌,多言多患。塞其兑,闭其门,塞闭之者,欲绝其源。挫其锐,情欲有所锐为,当念道无为以挫止之。解其纷,纷,结恨不休也。当念道恬怕以解释之。和其光,虽有独见之明,当和之使暗昧,不使曜乱〔人也〕。同其尘,不当自别殊也。是谓玄同。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也。故不可得而亲,不以荣誉为乐,独立为哀。亦不可得而踈志静无欲,故与人无怨。不可得而利,身不欲富贵,口不欲五味。亦不可得而害,不与贪争利,不与勇争气。不可得而贵,不为乱世主,不处暗君位。亦不可得而贱,不以乘权故骄,不以失志故屈。故为天下贵。其德如此,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屈,与世沉浮容身避害,故天下贵也。
淳风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有国也。以奇用兵,奇,诈也。天使诈伪之人,使用兵也。以无事取天下。以无事无为之人,使取天下为之主。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此,今也。老子言,我何以知天意然哉,以今日所见知〔之也〕。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天下谓人主也。忌讳者防禁也。今烦则奸生,禁多则下诈,相殆故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利器者,权也。民多权则视者眩于目,听者惑于耳,上下不亲,故国家昏乱。人多技巧,奇物滋起。人谓人君、百里诸侯也。多技巧,谓刻画宫观,雕琢章服,奇物滋起,下则化上,饰金镂玉,文绣彩色日以滋甚。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着,则农事废,饥寒并至,而盗贼多有也。故圣人云:谓下事也。我无为而民自化,圣人言:我修道承天,无所改作,而民自化成也。我好静而民自正,圣人言:我好静,不言不教,而民自忠正也。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徭役征召之事,民安其业故皆自富也。我无欲而民自朴。我常无欲,去华文,微服饰,民则随我为质朴也。〔我无情而民自清〕圣人言:我修道守真,绝去六情,民自随我而清也。
顺化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其民醇醇,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其政察察,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其民缺缺。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踈薄。祸兮福所倚,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福兮祸所伏。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孰知其极,祸福更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其无正,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正复为奇,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善复为訞。善人皆复化上为訞祥也。人之迷,其日固久。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廉而不害,〔害,伤也〕。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直而不肆,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光而不曜。
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
守道第五十九
治人,谓人君治理人民。事天,事,用也。当用天道,顺四时。莫若啬。啬,爱惜也。治国者当爱〔惜〕民财,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惜〕精气,不为放逸。夫为啬,是谓早服。早,先也。服,得也。夫独爱〔惜〕民财,爱〔惜〕精气,则能先得天道也。早服谓之重积德。先得天道,是谓重积得于己也。重积德则无不克,克,胜也。重积德于己,则无不胜。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无不克胜,则莫知有知己德之穷极也。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莫知己德者有极,则可以有社稷,为民致福。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国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如树根不深则拔,〔果〕蒂不坚则落。言当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长生久视之道。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

河上公章句卷四

居位第六十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鲜,鱼〔也〕。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以道德居位治天下,则鬼不敢以其精神犯人也。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其鬼非无精神也,非不入正,不能伤自然之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非鬼神不能伤害人。以圣人在位不伤害人,故鬼〔神〕不敢干之也。夫两不相伤,鬼与圣人俱两不相伤也。故德交归焉。夫两不相伤,则人得治于阳,鬼神得治于阴,人得保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归焉。
谦德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治大国〔者〕,当如〔江海〕居下流,不逆细微。天下之交,大国〔者〕,天下士民之所交会。天下之牝。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昌也。牝常以静胜牡,女所以能屈男,阴胜阳,以〔其〕,安静不先求之也。以静为下。阴道以安静为谦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能谦下之,则常有之。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此言国无大小,能持谦畜人,则无过失也。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更以义相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牧畜之。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使为臣仆。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又宜为谦下
为道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善人之宝,善人以道为身宝,不敢违也。不善人之所保。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患逢急,犹知自悔卑下。美言可以市,美言者独可于市耳。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卖者欲疾售也。尊行可以加入。加,别也。人有尊贵之行,可以别异于凡人,未足以尊道。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前,无有弃民,德化淳也。故立天子,置三公,欲使教化不善之人。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虽有美璧先驷马而至,故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近得之于身。有罪以免耶,有罪谓遭乱世,暗君妄行形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免于众也。故为天下贵。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为天下贵也。
恩始第六十三
为无为,因成循故,无所造作。事无事,预有备,除烦省事也。味无味。深思远虑,味道意也。大小多少,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报怨以德。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图难于其易,欲图难事,当于易时,未及成也。为大于其细。欲为大事,必作于小,祸乱从小来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易生难,从细生着。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处谦虚,天下共归之也。夫轻诺必寡信,不重言也。多易必多难。不慎患也。是以圣人犹难之,圣人动作举事,犹进退,重难之,欲塞其源也。故终无难矣。圣人终生无患难之事,犹避害深也
守微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其未兆易谋,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止也。其脆易破,祸乱未动于朝,情欲未见于色,如脆弱易破除。其微易散。其未彰着,微小易散去也。为之于未有,欲有所为,当于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治之于未乱。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小成大。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卑立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近至远。为者败之,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有为于义,废于仁;有为于色,废于精神也。执者失之。执利遇患,执道全身,坚持不得,推让反还。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为华文,不为色利,不为残贼,故无败坏。无执故无失。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所执藏,故无所失于人也。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为也。民之为事,常于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自败之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终当如始,不当懈怠。是以圣人欲不欲,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色,圣人欲于德。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眩为服,不贱石而贵玉。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复众人之所过;众人学问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也。以辅万物之自然。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也。而不敢为。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本也。
淳德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民之所以难治者,以其智多而为巧伪。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必远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也。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不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为国之福也。知此两者亦稽式。两者谓智与不智也。常能智者为贼,不智者为福,是治身治国之法式也。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玄德深矣,远矣,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及也。与物反矣!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施与人也。然后乃至于大顺。玄德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顺天理也。
后己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以卑,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以卑下,故能为百谷王也。是以欲上民,欲在民之上也。必以言下之;法江海处谦虚。欲先民,欲在民之前也。必以身后之。先人而后己也。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而不为重。处前而民不害。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母,无有欲害之心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圣人恩深爱厚,视民如赤子,故天下乐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也。以其不争,天下无厌圣人时,是由圣人不与人争先后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言人皆有为,无有与吾争无为。
三宝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老子言:天下谓我德大,我则佯愚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唯独名德大者为身害,故佯愚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自责。若肖久矣。肖,善也。谓辨惠也。若大辨惠之人,身高自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其细也夫。言辨惠者唯如小人,非长者。我有三宝,持而保之。老子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一曰慈,爱百姓若赤子。二曰俭,赋敛若取之于己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执谦退,不为倡始也。慈故能勇,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也。俭故能广,天子身能节俭,故民日用广矣。不敢为天下先,
不为天下首先。故能成器长。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得道人之长也。今舍慈且勇,
今世人舍慈仁,但为勇武。舍俭且广,舍其俭约,但为奢泰。舍后且先,舍其后己,但为人先。死矣!所行如此,动入死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夫慈仁者,百姓亲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将救助善人,必与慈仁之性,使能自营助也。
配天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言贵道德,不好武力也。善战者不怒,善以道战者,禁邪于胸心,绝祸于未萌,无所诛怒也。善胜敌者不与,善以道胜敌者,附近以仁,来远以德,不与敌争,而敌自服也。善用人者为之下。善用人自辅佐者,常为人执谦下也。是谓不争之德,谓上为之下也。是乃不与人争之道德也。是谓用人之力,能身为人下,是谓用人臣之力也。是谓配天古之极。能行此者,德配天也。是乃古之极要道也。玄用第六十九用兵有言:陈用兵之道。老子疾时用兵,故托己设其义也。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主,先也。不敢先举兵。客者,和而不倡。用兵当承天而后动。不敢进寸而退尺。侵人境界,利人财宝,为进;闭门守城,为退。是谓行无行,彼遂不止,为天下贼,虽行诛之,不成行列也。攘无臂,虽欲大怒,若无臂可攘也。扔无敌,虽欲仍引之,若无敌可仍也。执无兵。虽欲执持之,若无兵刃可持用也。何者?伤彼之民罹罪于天,遭不道之君,愍忍丧之痛也。祸莫大于轻敌。夫祸乱之害,莫大于欺轻敌家,侵取不休,轻战贪财也。轻敌,几丧吾宝。几,近也。宝,身也。欺轻敌者,近丧身也。故抗兵相加,两敌战也。哀者胜矣。哀者慈仁,士卒不远于死。
知难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约而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恶柔弱,好刚强也。言有宗,事有君。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无德,心与我之反也。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夫唯世人之无知者,是我德之暗,不见于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希,少也。唯达道者乃能知我,故为贵也。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匿宝藏德,不以示人也。
知病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知道言不知,是乃德之上。不知知病。不知道言知,是乃德之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夫唯能病苦众人有强知之病,是以不自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常苦众人有此病,以此非人,故不自病。夫圣人怀通达之知,托于不知者,欲使天下质朴忠正,各守纯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事以自显著,内伤精神,减寿消年也。
爱己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则大害至。大害者,谓死亡也。畏之者当爱精神,承天顺地也。无狎其所居,谓心居神,当宽柔,不当急狭也。无厌其所生,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托空虚,喜清静,饮食不节,忽道念色,邪僻满腹,为伐本厌神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夫唯独不厌精神之人,洗心濯垢,恬泊无欲,则精神居之不厌也。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知己之得失,不自显见德美于外,藏之于内。自爱不自贵。自爱其身以保精气,不自贵高荣名于世。故去彼取此。去彼自见、自贵,取此自知、自爱。
任为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敢有为,则杀其身。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有为,则活其身。此两者,谓敢与不敢也。或利或害,活身为利,杀身为害。天之所恶。恶有为也。孰知其故?谁能知天意之故而不犯?是以圣人犹难之。言圣人之明德犹难于勇敢,况无圣人之德而欲行之乎?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自畏之。不言而善应,天不言,万物自动以应时。不召而自来,天不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繟然而善谋。繟,宽也。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也。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所网罗恢恢甚大,虽疏远,司察人善恶,无有所失。
制惑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治国者刑罚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治身者嗜欲伤神,贪财杀身,民不知畏之也。奈何以死惧之?人君不宽刑罚,教民去情欲,奈何设刑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当除己之所残克,教民去利欲也。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以道教化而民不从,反为奇巧,乃应王法执而杀之,谁敢有犯者?老子疾时王不先道德化之,而先刑罚也。常有司杀者。司杀者,谓天居高临下,司察人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天道至明,司杀有常,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斗杓运移,以节度行之。人君欲代杀之,是犹拙夫代大匠斫木,劳而无功也。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手矣。人君行刑罚,犹拙夫代大匠斫,则方圆不得其理,还自伤。代天杀者,失纪纲,不得其纪纲,还受其殃也。
贪损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人民所以饥寒者,以其君上税食下太多,民皆化上为贪,叛道违德,故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为也。是以其民化上有为,情伪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人民所以侵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贪利以自危。是以轻死。以求生太厚之故,轻入死地也。夫为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夫唯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干于意,财利不入于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使,则贤于贵生也。
戒强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人生含和气,抱精神。故柔弱也。其死也坚强。人死和气竭,精神亡,故坚强也。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和气存也。其死也枯槁。和气去也。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以上二事观之,知坚强者死,柔弱者生也。是以兵强则不胜,强大之兵轻战乐杀,毒流怨结,众弱为一强,故不胜。木强则共。本强大则枝叶共生其上。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兴物造功,大木处下,小物处上。天道抑强扶弱,自然之效。
天道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道暗昧,举物类以为喻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言张弓和调之,如是乃可用耳,夫抑高举下,损强益弱,天之道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损有余而益谦,常以中和为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则与天道反,世俗之人损贫以奉富,夺弱以益强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言谁能居有余之位,自省爵禄以奉天下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能行也。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圣人为德施,不恃其报也。功成而不处,功成事就,不处其位。其不欲见贤。不欲使人知己之贤,匿功不居荣,畏天损有余也。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于水,圆中则圆,方中则方,壅之则止,决之则行。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能怀山襄陵,磨铁消铜,莫能胜水而成功也。以其无以易之。夫攻坚强者,无以易于水。弱之胜强,水能灭火,阴能消阳。柔之胜刚,舌柔齿刚,齿先舌亡。天下莫不知,知柔弱者久长,刚强者折伤。莫能行。耻谦卑,好强梁。是以圣人云:谓下事也。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人君能受国之垢浊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则能长保其社稷,为一国之君主也。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人君能引过自与,代民受不祥之殃,则可以王天下。正言若反。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任契第七十九
和大怨,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以相和报。必有余怨,任刑者失人情,必有余怨及于良人也。安可以为善?言一人,则先天心,安可以和怨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古者圣人执左契,合符信也。无文书法律,刻契合符以为信也。但刻契为信,不责人以他事也。有德司契,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无德司彻。无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有亲疏,唯与善人,则与司契同也。
独立第八十
小国寡民,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俭约不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不征召夺民良时也。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君能为民兴利除害,各得其所,则民重死而贪生也。政令不烦则民安其业,故不远迁徙离其常处也。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清静无为,不作烦华,不好出入游娱也。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无怨恶于天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去文反质,信无欺也。甘其食,甘其蔬食,不渔食百姓也。美其服,美其恶衣,不贵五色。安其居,安其茅茨,不好文饰之屋。乐其俗。乐其质朴之俗,不转移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相去近也。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无情欲。
显质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信者,如其实也。不美者,朴且质也。美言不信。美言者,滋美之华辞。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善者不辩,善者,以道修身也。不彩文也。辩者不善。辩者,谓巧言也。不善者,舌致患也。山有玉,掘其山;水有珠,浊其渊;辩口多言,亡其身。知者不博,知者,谓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也。博者不知。博者,多见闻也。不知者,失要真也。圣人不积,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也。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为人施设德化,己愈有德。既以与人己愈多。既以财贿布施与人,而财益多,如日月之光,无有尽时。天之道,利而不害;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无所伤害也。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法天所施为,化成事就,不与下争功名,故能全其圣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