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亏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应一切,无如年至四十后,其精气已耗大半,若不补足, 则坐不到正午时,九还正功,无从入手也。其法:可预构一净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湿 气蒸入。室中务要明暗得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忍风耐日,最能伤太 阳、少阳二经,令人头痛,外感皆由此二经而入。)窗开闭,须看天时。(暴雨严寒、烈风 迅雷则闭;天气晴和、月明风清则开。)置一坚木榻于室中,(木用坚者,使身体转动不响 也。响恐分神)榻上先铺棕毯,上加软厚褥,务令两腿足骨下面(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乃 于每日不论何时,(如于饱食后,必于室中缓行一百步再坐。)一切世事漠不关心,腰带裤 带,均须解放。内外衣服,要整楚抖松,宽畅适体,勿使里扯牵缠。坐定后,呼出粗浊之 气一二又,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气,摄入绛宫,令定。(绛宫在心窝下。医书名膻中,乃在 两乳胁人字骨下中心软处。)万缘澄寂,勿令念起。复出片时,心气溶融和平。然后以意 移入天目,(在两目中心上二分,此间为聚火之所。)俟凝定片刻不散,(杂念不起即不 散。)复以意由泥丸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玉枕乃脑后骨也。) 泥丸在头正顶前七分,玉沈乃脑后骨也,夹脊在背脊骨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 其中间即夹脊。左右有两穴,左名膏,有名肓。范业师云:“婴儿于胎中,此处本通。后 因胎足出产时,七窍顿开,气脉神明,不复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腻,积渐淤寒。孰知此 间正是我韧来时旧路。乃自有此身以后,住世数十年,利名碌碌,劳瘁不辞。独于此间, 永远屏绝,更不回首一顾。哀哉!须知此窍能通,百病不留。孝子慈孙,孰不愿其亲体强 健,而独于此道,辟曰老氏?兹有指为异端邪说,何自愚也!夫道在寰宇中,天下古今,莫 不共为之,而有益无损,不碍儒宗正教,不伤伦理纲常。又奚必论其老氏与不老氏乎?” 既至夹脊,即自息心静气,养我浩然,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 日行持一二时,或能多坐更佳,众多愈善。气壮者五六日,气衰者至迟十五日,即觉夹脊 中热如火炽,且加肫痛。直待有此景象,便以意将此夹脊炽热之火,送串入于两腰,即觉 两腰辘辘跳动。察其跳动不已时,随即以意送入阴跷。 阴跷在谷道前,肾囊后,空地正中央处,入肉一寸二分,即是肉茎尽根处。医书名海 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又。此谓建筑玄关基础之地。但查医书《内经》,张紫阳之言 可据。
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虽跳动我只不理他。又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遗体 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我亦只不理他。即张紫阳所谓“阴跷一动,百脉皆 动”,故有此景象也。只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若久客初归家之主人翁,深深休息于阴 跷穴海底之内。如此片刻,自然而然,凝定跳止,便自细细内观默察,觉我之气根,实从 阴跷底起,上升至脐轮,即自止而不上。复由脐轮下降至阴跷底。自是升升降降,不出此 三寸一分半之间。任其行流上下之,静守天然化合之机,万不可稍有意想,自误匪浅。 邵康节《皇极经世》云:“天之至高处,至地之极低处,共有八万四千里。其中空二 万一千里,日月星辰运于上,山川人物载于下,为万化显着之所。人身亦然。自心至肾, 共八寸四分,中空二寸一分,在脐轮之后,命门之前。《老子》所谓黄庭者在是。其余六 寸三分,乃心肾各有三寸一分半,故此内呼吸,即在肾宫三寸一分半之中也。”
而又鼻中外呼吸若非已有,觉与此内呼吸毫不相关也。非真不相关也。因此内呼吸与 鼻之外呼吸正相反耳。何则?若以常理推之,又鼻之气吸入,则内呼吸正当降入海底,今 反迎而上升至脐轮,与又鼻吸入之气两相辏接,又鼻之气呼出、则此内呼吸正当升上同出。 今反背而下,降入海底,与又鼻外听呼吸出入之气毫不相通相连,岂非正相反乎?且自有 入而无出也。坐之久久,认得真切熟溜,我却勿去做他主张,只自由他上,我亦随之而上, 他下我亦随之而下,只任他自然升降,则无弊病。我苟或容心于其间,稍有意见,欲送他 上下,则此内呼吸,与我灵明便相错乱违背,不能溶化为一,只三四息,便觉小旗气肫。 苟息此弊,必重新整顿,再坐绛宫,再凝天目,再注夹脊,重入阴跷。如调劣马,如责顽 猴,久久驯熟,自无此弊。(劣马顽猴,乃指灵明言,非指内呼吸。)大抵最难收摄是心 火,今欲以之入水,诚非一日所能致也。其至要紧处,惟忌念起。念起即外散,虽坐无益。 总之务要此虚灵不昧之体,归入阴跷穴中而不出。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 神。心神也,属火。阴跷居肾底,水脏之极深处也。火入水,火须为水灭。而火中炽 燃之性,存于水中,非化气而何?惟此气中,有神在内,故非常人之气可比。此各仙经 中,每言必得先天气者以此。非坚定心性,不能得也。 气自化精,(气中有真液,故能化精。)精气神三者,浑而为一,更不知何者为精?何 者为气?何者为神?斯得之矣。设或于初行时念易动,神易越,不肯安居阴跷中,则亦不 妨。以息若若之,使其有所依傍,而不外散,是亦勉强一法。若是既久,自得坐忘。(以 息若若之者,乃若此三寸一分半中之内听吸,非又鼻中呼吸也。)如是初行,每坐若得二 三百息,继惭日加至五六百息。约抵旬日,两腰之中及小腹渐渐觉热,体素畏寒及手足素 冷者,亦即觉热。阳茎必时翘举,慎勿近妇女,是为大要。此为初得先天气,不可即采。
待其举过自软后,制至欲心不动,此阳乃化为精。如是每日行持,每日阳举,只自不采。 让过月余,乃以日积我精也。所以积精者,即以为藏阳之地也。故此补亏一法,又名添油 功夫也。 添油者,如灯油将尽,而火亦将熄,添油乃使之不熄也。养精为人身中至宝。真水属 阴,火必待水藏,阳必待阴藏,而后能长久。此造化生就自然之理。如不积精,而阳至即 采,聚入泥丸,则阳日增强,而阴仍如旧,必致阴少阳多。阴不包阳,阳必外越。且阴被 阳劫,上升泥丸,古有鼻垂玉柱而坐化者,即此之弊。所以让过月余,正为日后藏火地步 耳。 是采活子时必待精足而后采。然何以自知其精足也?盖阳初时,甚思淫欲;精足则阳 至比前倍旺,而反无淫念。此君火被水所制,相火不能猖越使然。以为据准而作采期,万 无一失。 神仙每家于阴跷一穴,秘密若宝。且云轻泄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传之意。 以阴跷一穴,若得此种阳之诀,则不论老少,其肾阳变弱为强,易如反掌。而阳旺思淫, 常人必有此情。此道本以寿世,今反以助淫,是贻害于世也。故必择人而后授。